家谱的核心是文化传承
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后,重修家谱成为热门话题。从偏僻乡村到城市,从古老的印刷作坊到现代化的互联网站,都有不同姓氏、不同时代的家谱被分类整理。在成都,出现了专门修订家谱的公司,记者在衣冠庙附近一家谱公司了解到,其生意相当火爆,一年可修订数百家家谱。
形形色色的家谱网也应运而生。只需通过注册、填写简单资料,即可在网上建一个“家族树”。“俗话说,盛世修志,只有安居乐业,家谱才有可能得以续修。”对悄然兴起的家谱热现象,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彦如是表示。如今,很多人有了经济实力,具备了修家谱的条件。而随着生活的富足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“我是谁?我从哪儿来?”这些问题,希望找到自己的根脉。
国有史,方有志,家有谱。家谱与方志、正史,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的三大支柱。张彦介绍说,中国家谱源远流长,追其端绪,较方志、正史更为久远。在中国的历史,家谱是家族主要的文献。过去,每一个家族都有家谱,人们有很强的寻根意识,都很在意老祖宗是什么人,怎么传下来的。家谱看似一个家族的历史,实际涉及历史、人口、经济、人类、遗传等多学科,它是人们的情感精神寄托,更是历史研究尤其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之一。家谱里一些人物事迹方面的记述,常常可以补充正史的不足。
当前家谱文化的复兴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,不仅有利于个人找到归属感,同时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。张彦认为,家谱的核心是文化传承,在它的背后,人文教化等诸多价值正日益显现。“家谱能起到帮助一个家族慎终追远而又不偏离主线的作用。家谱中的家训、家规,家族中人才的辈出,都能起到强大的感召、教化后代的功能。”
不过,张彦也提醒,要站在现代的高度去看这件事,不能把封建的那一套又搬出来了,必须注意家谱热中的一些不良势头,如个别地方片面强调亲族关系,以亲族联络为名拉帮结派,强争地产、物产,借修谱收费等,都需要纠正制止。
此外,在修订家谱的过程中,也存在杜撰现象,家谱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。张彦建议,各地文化部门应给予相应的指导。
上一条:家谱的起源 | 下一条:善本的两种涵义 |